新闻动态  >  新冠疫情后需重新认识健康产业

新冠疫情后需重新认识健康产业

作者:马爱平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3-02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健康产业被誉为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特别是本次武汉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并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对健康产业更加关注。在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同时, 我们如何才能确保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成功抵御各种细菌病毒的危害?对此,记者采访了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秘书长、《重新定义健康产业》作者、滨州医学院客座教授罗军。

问:这次武汉新冠状疫情爆发,给我们什么警示?

罗军:这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给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损失之大,超乎我们想象。今天,人类社会已经非常发达,科技水平已经非常厉害,可是在重大疫情突然袭击的时候, 我们还是感到难以应对。至少说明几点:第一,我们对各种疫情的认知和探索,还远未停止;第二,物种基因工程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深入,我们只有全面掌握了各个物种基因族谱,并建立完备的基因库, 在疾病面前我们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第三,重大疫情面前,世界变成一个大家庭,世界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疫情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次,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及时帮助和支援中国, 在日本、韩国疫情爆发的时候,中国积极帮助他们,这就是非常好的配合;第四,人类社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候,需要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五, 我们还需要在生物工程、健康管理、新药研发、疾病控制等方面下功夫,引导更多新科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健康产业的科技竞争力;第六,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重大疫情预警机制。

问:如何认识健康产业?

罗军:所谓健康产业是指为人类健康生活提供配套的生产制造和生活服务相关联的产业,包括医疗卫生、药品及营养保健品、医疗器械(含康复辅助器具)、生命科学,以及为之服务的相关上下游企业。 过去我们对健康产业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狭义的。

老年健康产业、康复产业、主动健康产业、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产业、医疗卫生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药品及保健营养品产业、健康休闲产业、运动健康产业等,都是广义健康的概念,也是当下大家对健康的整体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专业养老、高端医疗、营养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科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发展健康产业首先是要补短板,也就是要补上"科技"这一课, 推动高新科技在健康产业的应用。

问:您过去在3D打印、机器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什么现在要进入健康产业?

罗军:在推进3D打印、机器人等新科技在示范应用的过程中,发现3D打印、机器人与医疗健康领域有很多结合点,比如3D打印在推进精准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规划手术路线,促进数字化医疗技术进步。 3D打印还能够实现体内植入,打印器官细胞软组织,让病人奇迹般重新站立起来,恢复健康。而手术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可穿戴等新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把医生从繁忙的日常业务中解救出来, 并让病人及早分享更多高新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和乐趣,将是发展趋势。

问:国际健康产业论坛是一个什么样的论坛?

罗军:国际健康产业论坛是由来自全世界有关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顶尖的30多位院士、专家发起创办的非营利性、非官方的国际性对话平台。创办这样一个论坛,有几大目的:一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论坛作为深化国际间的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二是加强行业引领。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等新兴科技的引领和助推,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健康产业发展;三是推动行业抱团发展。尽管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大, 参与企业众多,但整个行业还是处于"小而散"的发展状态。

问:您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罗军:健康产业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切忌盲目圈地、盲目上马一些低水平的项目。一是要重视科技的力量,积极推动新科技、新商业模式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二是要深化国际合作, 与顶尖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合作,夯实产业基础;三是要注重与应用场景结合。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医疗产业将是健康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问:《重新定义健康产业》一书,主要想说明什么?

罗军:健康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将爆发巨大的市场需求。按照健康产业占 GDP 15%的比重来看,2030 年我国健康产业将至少突破 20 多万亿元。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仅 6万多亿元,至少未来 10 年,将会增加 15 万亿元。 健康产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外延和内涵在不同程度拓展,为疾病预防、疾病检测、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养生按摩、运动休闲、营养品、护肤品、医疗美容、医疗护理、度假医疗、可穿戴、人工智能、 3D 打印、机器人等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商机。我们要推动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健康产业的科技竞争力。